为切实做好我院“以父母之心办学” 教育思想构建工作,2021年10月29日下午,江月英副院长主持召开了专题研讨会,各系主任、专业负责人、辅导员、行政人员出席了会议。根据我院教育工作现状,会上老师们就人才培养工作改进措施展开了讨论。

党总支张斌书记在会上强调父母之心是真心、爱心和耐心。真心:真心上好每一门,课程的设置要是学生真正需要的,能够学到、学懂;“教”和“育”并行。爱心:多跟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,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,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等,强化师生之间的感情。耐心:根据学生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引导,对于学生的疑问,耐心解答:后进生的需求,尽可能给予更多的帮扶。

会上各专业老师也就本次主题发表了自身的见解。
江月英老师说道,教师上课时需多互动,把握课堂管理的办法,提升学生注意力,提高授课效率。针对学业预警的学生、挂科率高的学科,制定帮扶政策,包括专业教师帮扶、优秀学生(党员)帮扶、辅导员帮扶。
卢文兴老师认为,在学生培养中应多融入感恩教育,学会感恩,感恩父母、学校、教师、同窗,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,师长的教诲之恩,朋友的帮助之恩。对广大青年来说,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,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、自立意识、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。
李嘉文老师则是就学生的实践获得感发表看法,认为大学教育希望能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,学有所获,学有所长;希望教师能多给予学生关心问候,促进相互配合。建议汇总学生特长,发现优势,组建特长团队,可参加活动、比赛,学有所用。
王莉丽老师提出,教师与学生联动力不够,跨专业排课导致课后学生无法联系上老师,建议在重修补考的教学系统中向学生公布老师联系方式,方便二轮复习指导。
魏韶礼老师发表了新颖的观点,提出教师可以多约见学生,深入了解学生心理;开展班级活动,拉近师生距离;班级导师走访宿舍,关心学生生活;注重师生课下交流,可以尝试转换身份,让学生讲授自己擅长领域的事物,老师学习、接收新事物。
李双荣老师则提出了五个“心”:“偏心”教育,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,实行差异化教学引导。“交心”教育,通过日常持续深入沟通交流,与学生交朋友,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。“信心”教育,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,以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安排学习时间,提高学习效率!“野心”教育,通过自身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,以身作则,为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良好榜样!“平心”教育,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平等对待及尊重。

此次“以父母之心办学”教育思想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,我院听取各领导、专业老师的建议,未来将践行“以父母之心办学”的理念,在实践中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。